凌峰
【時局】N.1.0 析七警案爭議
已更新:2018年5月5日

七警案裁決,七名被告被裁定判監20個月。一部分的同袍於裁決後發起集會,不滿裁決,認為刑罰過重,認為處理佔中人士時的判尺與判處七警案時不一,認為七警是情有可原、因還手是受到當事人的挑釁和侮辱,並倡議為辱警罪立法。
這樣的局面當然引起社會的爭論。然而,面對這麼大量的訊息和意見,如我們希望作出一種理性而獨立的分析判斷,首要的,不是思考這些資訊是否正確,更加不是以回應或反擊的方式去表達同意或不同意;因前者令我們處於資訊與脈絡過多的思考死胡同內,而後者因側重於爭辯而讓我們在未有充足的資料和清晰的思絡前下判斷。
這種提出過量資訊的發言,在任何社會都十分普遍;我們很容易掉進處理資訊這個動作的思想陷阱(看看美國傳媒每天花多少力氣研究特朗普 (Trump) 的私人推特 (Twitter) 便可想而知)。這些資訊,就像三歲小孩玩樂時間後那一堆散亂在地上的玩具;只有我們將那些玩具一件一件的放回原位,我們才會了解到,每一件玩具雖然都好像是差不多的玩意,在那個小孩手裡時,還不都是拿著、揮著、拋著嗎?但他們其實原本都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一些是書櫃裡的故事書、有一些是床上的毛娃娃、有一些是踩著會痛得入心的小積木、有一些原來是爸爸珍惜的擺設,更有一些其實就只是未丟的垃圾。同理,我們必須要知道這些討論七警案的意見,所問的、所質疑的其實是否同一個問題、同一個範疇,我們才可以開始清晰地分析這件事和這些資訊。
我們在以後幾回將逐一分析各方意見和發言。(待續)